您所在的位置是:新闻 > 新闻详情
在国际范围内看,粤港澳大湾区对国际人才具有一定吸引力,但仍需进一步加强。当前从美国、英国流入到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数量高于反向流出的数量,而从澳大利亚、新加坡流入到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数量则低于反向流出的数量。深圳是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人才流入/流出比最高的城市,高水平人才和数字人才流入/流出比分别达到1.65和1.68,对国际人才的吸引力和保留率都居于前列。
此外,对国际高水平人才和数字人才都具有较强吸引力的城市还包括东莞、佛山和香港。但是,从教育背景来看,粤港澳大湾区人才的毕业大学知名度较高,生源背景丰富,超过25%的人才具有国际教育背景,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才占比超过30%。在人才专业方面,金融类专业排名较高,这与粤港澳地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相呼应;另一方面,计算机科学、电气和电子工程等技术性专业也较领先,意味着ICT产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专业基础。
“长三角一体化确实是比粤港澳大湾区目前更有条件。江浙沪是传统的中国教育中心,过去一两千年都是如此,上海和南京又是中国第二、第三大拥有最多高校的城市,粤港澳大湾区教育最强的毋庸置疑是香港。” 陈煜波从现有人才学历和教育资源的角度分析,认为加强人才的流动性对两个地区都将意义非凡。
制造业升级转型
同样,两地的制造业升级转型也与人才流动相关。
在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》中提到加强大湾区产业对接,提高协作发展水平,支持东莞等市推动传统产业时转型升级,支持佛山深入开展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,支持香港在优势领域探索再工业化。
从行业视角看,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劳动力排在首位,共超过800万人,占湾区劳动力比重超过40%,与全国水平相比,粤港澳大湾区在制造业的劳动力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,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6%。深圳和东莞两大城市的制造业劳动力优势突出,两者占比之和超过50%,其中制造业劳动力在深圳的占比高达28.3%,是广州和粤港澳弯曲平均水平的三倍多,东莞随劳动力总量不及湾区三大核心城市,但制造业非常突出,仅次于深圳。
“盘客宝太棒了,对于我们经纪人来说用起来很方便,直接随手线上报备带看成交。” — 王生孝
“盘客宝太棒了,对于我们经纪人来说用起来很方便,直接随手线上报备带看成交。”
— 王生孝